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朴实无华的莱芜人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俗语中的文化(原创)  

2011-02-22 21:50:32|  分类: 地方文化研究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俗语中的文化(原创)

 

有时候生活中一些俗语,虽然土得掉渣,但细细分析起来,你就会发现,有些俗语并不土,而且蕴含着很古老的文化在里面,这足印证一个地区源远流长的历史。我们莱芜就有许多这样的方言,在此仅举两个在学习历史中遇到的小例子吧。

一个是方言“古蹲”,是指蹲坐的意思,其实这一俗语有着悠久的历史,据史学家王献唐先生考证,蹲踞是东夷重要习俗。古夷人在殷商时期被称为“尸”。“尸”,象形字,为人字下部屈曲之象,意为蹲踞的人。东夷人之所以有此名称,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古夷人在日常起居中有踞坐或蹲坐之习俗,因此,被称为“尸”。王献唐先生指出:“居读若古,蹲字古读舌头音如敦,今山东人尚喜如此,呼此动作曰古蹲,为数千年来之古语。”由此可见,方言“古蹲”应该是东夷文化在语言中的历史遗存。

另一个是“”, 读作rì,意指一种很快的交通工具。这也是农村方言中常用的一个词,细考历史,其实这个词的确在先秦时期是一个使用很广泛的概念,“”是先秦时期的一种马车,这种车叫传车,是专门用来传递消息、法令的,为驿站所专用,较为轻快。《晏子春秋·内篇杂上》就记载:“景公闻之,大骇,乘而自追晏子,及之国郊,请而反之。”追人而用“”是为了迅速,这与我们今天方言中的含义是一样的。流传了二千多年的词语,至今其音、意均得以如此完整地传承于地方俗语中,真可以算是语言中的“文物”了。(2011222日)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06)| 评论(6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