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朴实无华的莱芜人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漫话艾山(原创)  

2013-06-16 16:23:53|  分类: 地方文化研究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漫话艾山


莱芜市钢城区艾山街道南城子坡与宋家庄交界处,有一小山,名曰艾山,海拔416米,顶有石山寨,东南山脚处有古代采矿、冶炼遗址。这里是历史上艾姓的发祥地之一。以艾山为中心的莱芜、蒙阴、新泰等周边地区,历史上为“艾邑”属地。《续山东考古录》载:“周鲁蒙邑,齐堂邑、艾邑”,其中,艾邑就是指的这一地区。《蒙阴文史资料》载:“艾邑,在今新泰、莱芜、蒙阴等县交界处,因艾山而得名。”《续修莱芜县志》载:“泰山牟县东南有艾山”、“牟城在今莱芜东二十里,其东皆曰艾也。”

艾山的远源起自商周。据史料和艾氏祖谱记载,艾姓始封地在今江西修水县,为商朝侯国。修水《艾氏宗谱》记载:“周武王克殷时,艾侯来朝,降为艾子,封于艾山。今泰山牟县东南有艾山,春秋鲁隐公二年,隐公会齐侯,盟于艾,即此地也。”据分析,武王伐纣时,修水艾侯随商王参加了商周大战,并打败了周武王派出前来征伐的一支偏师,俘虏了其首领艾佚侯。艾侯虽然获得了局部胜利,但商王朝最终被周武王推翻了,为求得生存,艾侯审时度势,主动向周朝俯首称臣,武王于是将艾侯降为子爵,并将其封于山东牟国艾山一带,其范围大致包括原莱芜市艾山街道、黄庄乡、寨子乡和苗山镇的常庄一带;沂源县的土门镇、草埠、徐家庄;淄博市博山区的南博山镇。这是最早的“艾邑”。为加强对艾子的监管,周朝统治者在艾邑西部建立牟子国,艾邑实质上划入牟国范围,牟国代周行使对艾人的统一管理。艾子及其族人死后埋葬于艾山脚下,古代陵地或坟山名往往以墓主的姓氏为名,艾人于是将这一地区称为艾陵,将山称为艾山。这便是艾山和艾陵的由来。

春秋时期周王的势力减弱,群雄纷争,牟国、艾邑,地处齐鲁两个大国之间,难以保持国家的独立性,被迫沦为大国附庸,先属鲁后属齐,社会动荡,战乱频仍。大约从这一时期开始,艾子后人开始不断外迁,并因此在艾邑周边留下了许多艾山、艾邑、艾陵。

艾邑地理位置十分重要。春秋时期鲁、齐两国多次曾会盟于此。其中,有记载的有两次。一次是隐公六年(前717年),“夏,盟于艾,始平于齐也。”此时,牟国和艾邑尚属鲁附属国,顾东高在《春秋大事表》中记载:“艾,鲁隐公6年,公与齐侯盟于艾。杜注:‘泰山牟县东南有艾山。’不言齐地,尚疑地在齐、鲁间。”第二次为桓公十五年(697年),“许叔入于许,公会齐侯于艾,谋定许也。”

484年,这里又发生了著名的艾陵之战。钱穆《史记地名考》载:“吴北伐齐,败齐师于艾陵。杜预曰:艾陵,齐地。案,今莱芜县东境。”《左传》对这一事件作了详细记载:吴国为“中军从王,胥门巢将上军,王子姑曹将下军,展如将右军。”齐国为“齐将国书将中军,高无丕将上军,宗楼将下军。”双方各用车千乘,各号称十万人马。又载:“五月克博,壬申至于嬴。”“甲戎,战于艾陵。展如败高子、国子败胥门巢。王卒助之,大败齐师。获国书、公孙夏、闾丘明、首三千,以献于公。”

据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》记载,春秋时期(公元前770—公元前476年),周初宋国第一任国君微子的后裔、宋国大司马孔父嘉的第6世孙季梁因不滿鲁国当时三桓僭乱、君弱臣强的现实,于公元前537年愤然离开鲁国隐于艾陵,更姓改名,以隐居地名艾为氏,以原姓孔为名,取名艾孔。这是艾姓的又一个重要族源。

艾山、艾陵,在数千年历史上,虽历经沧海桑田,但永远印证着艾族人的足迹。艾子、艾孔等艾姓始祖先后在这里定居,并一代代繁衍生息。以艾命名的这一地域,是艾族人最早的发祥地之一,也是古代艾氏人口最多的地区。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3616日)




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397)| 评论(14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