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朴实无华的莱芜人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世上最深的情总是埋在心灵深处(原创)  

2015-06-14 21:52:36|  分类: 讲义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世上最深的情总是埋在心灵深处


(秦风《渭阳》赏析)


送别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话题,古诗文中送别的作品绚烂多姿,格外引人注目。正如梁实秋先生所言,“遥想古人送别,也是一种雅人深致。古时交通不便,一去不知多久,再见不知何年,所以南浦唱支骊歌,灞桥折条杨柳,甚至在阳关敬一杯酒,都有意味。”琳琅满目的送别诗歌中,《诗经·秦风》中有一首《渭阳》的送别诗,却别有一番风味。这是一篇外甥为舅父送行的诗歌,但诗的更深层次里所表达出来的对母亲的怀念,在古诗中可谓别具一格,令人为之感动。

诗中写道:“我送舅氏,曰至渭阳。何以赠之?路车乘黄。我送舅氏,悠悠我思。何以赠之?琼瑰玉佩。”据说这是秦穆公的儿子康公送晋公子重耳回国的诗。全诗通篇充满了作者与舅父依依惜别的情景,诗中大意是:作者送别舅父到渭水的北岸,把自己乘坐的车子和黄马赠送舅父;然后怀着绵绵思绪,又把琼瑰和玉佩送给舅父。

作者诗中并没有写为什么自己与舅父如此情深,很显然作者是由舅父想到了自己的母亲,从诗歌背景来看,晋文公重耳流浪期间,康公之母秦姬收留了他,未等晋文公回国,秦姬就去世了。可以说没有秦姬的收留,就没有日后的晋文公的霸业。这首诗写在晋文公重耳回晋国之际,此时甥舅二人,共同怀念的人显然就是秦姬。因此,从更深层上分析,诗歌的字里行间那深深的惜别之情中,无不透露着对母亲的怀念。《毛序》说:“《渭阳》,康公念母也。康公之母者,晋献公之女。文公遭骊姬之难未反,而秦姬卒。穆公纳文公,康公时为太子,赠送文公于渭之阳,念母之不见也。我见舅氏如母存焉。及其即位,思而作是诗也。”送别舅父为表,思念母亲为里,两种情感相互交织,为该诗增添了独到之处。

世界上最深的情总是埋在心灵深处。康公思母之情就是这种重如山、深如海的至深之情。我想这大概就是此诗源远流长的根本原因吧。《北齐书·杨愔列传》中就记载着一个杨愔读《渭阳》而思母的故事。大意是,杨愔幼年丧母,有一次去拜见舅舅源子恭。吃饭时,舅舅问他读些什么书。杨愔答道:“正在读《诗经》。”源子恭便问:“读到《渭阳》了吗?”杨愔听后,号泣不能自已。源子恭也歔欷不止,酒也喝不下去了。我想当时,杨愔与舅舅源子恭应该是也都想起了杨愔的母亲了吧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83)| 评论(15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